为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活力,用趣味体验点亮孩子们的文化记忆。8月4日,600cc全讯白菜薪火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宁德市屏南县古峰镇东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偶译童真,乐韵相传”为主题的非遗体验课程,带领小朋友们亲手制作并操控提线木偶,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于欢声笑语中厚植文化自信。
课程伊始,一段泉州木偶戏的宣传视频先声夺人,屏上木偶挥袖转身间灵气流转。实践队队员顺势以“辨其构、明其法、操其线”为脉络,引领着小朋友们步入提线木偶世界。从木偶头的雕刻神韵、关节衔扣,到提线“线谱”排布与“提、拨、勾、挑”技法,队员借实物与流程图细解原理。丝线轻牵间,木偶便灵活演绎“拱手作揖”“跳跃翻转”之态,小朋友们满眼讶异,对这千年奇巧技艺悄然滋长出探知欲。
在提线木偶制作环节,小朋友们化身非遗小工匠,开启奇妙的技艺探索之旅。绘制偶头时,他们以彩笔为“神笔”,在卡纸上勾勒孙悟空等角色面容,或灵动俏皮,或英气飒爽,一笔一画间,将对角色的理解融入眉眼神态;搭建偶身时,红纸卷筒化作躯干,彩纸折出四肢,经巧妙拼接,把奇思妙想注入木偶架构。
实践队员们俯身指导,小朋友们专注穿线、固定,反复调试,让纤细丝线成为赋予木偶“生机”的“神经”。从偶头绘神韵,到偶身构形态,再到提线连灵动,小朋友们以小手触摸传统技艺温度,让古老木偶在童真巧思里焕发新活力,悄然传承非遗智慧。
通过此次课程,小朋友们不仅亲手触摸、感知提线木偶这一非遗技艺的精巧,更在绘制、搭建、操控的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自己制作的木偶“活”起来的瞬间,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遥远符号,而成为小朋友们掌心可触、眼中有光、心中热爱的文化火种,以实践为桥,让千年传承在童真里延续新的故事。